成大博物館舉辦「負載-孫運璿赴美實習資料特展」

報導記者
秒捷記者 / 陳祺昌採訪報導   2019-07-01 17:06
點閱2598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成大博物館即日起至9月29日推出「負載-孫運璿赴美實習資料特展」,希望年輕一輩認識孫先生的抱負與理想,以及艱辛但充實的過往歷程。
 
成大博物館表示,「負載-孫運璿赴美實習資料特展」,一方面是取電力相關的名詞,一方面代表孫先生在民國31年至32年之間,負載著國家期許赴美,也負載著滿滿新技術回國。特展位於博物館1樓S2展間,以行前、旅途、實習、滿載4大主軸,規劃包括日記、實習報告、珍貴老照片等展品,又特別設計曲折的捲軸展示區,設計者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老師李孟倫說,此設計特意隱喻孫先生這段時間旅程的曲折以及人生的轉折。
 
孫運璿先生是臺灣經濟發展重要推手之一,1995年曾獲成大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但較少人知道,孫先生與成大的淵源竟可追溯自1947,還是臺電處長的他帶著上百「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成大前身)等學校三、四年級學生,一邊修復一邊學習,短短5個月復原臺灣80%電力系統。

 
孫璐西女士指出,「父親曾說赴美實習是人生最值得紀念的生活。父親當年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每天都很用心學習,也知道國家花很多經費,因此每筆支出都很小心謹慎,身為子女一直覺得爸爸很了起。」她感謝成大舉辦特展,呈現父親在美實習的學習歷程。她也透露,父親對於能帶領「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成大前身)等學校的學生,在短時間修復台灣8成電力一事非常驕傲,對成大充滿感謝。
 
孫運璿先生赴美實習正是二次大戰期間,飛機無法直接飛越太平洋,從重慶到美國前後花了2個半月,繞經印度、中東、非洲、南美等15個國家,戰亂時搭飛機有所謂的優先乘機權,文人被排在最後,有時只是候機就等上40天,途中還染上瘧疾住院,光是這段長途旅程已經是辛苦莫名。好不容易抵達美國後,他寫道「此後寸陰勝於寸金,余當努力研討,冀實有所得,貢獻祖國,萬勿眩於美人之物質享受,而不知自抑,勤儉兩字應時時掛心頭。」
 
1995年成大為表揚孫運璿先生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成大名譽博士學位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頒發名譽博士學位,校慶典禮上,孫運璿先生親自前來到成大由當時的校長吳京頒授學位。成大也有一座以孫運璿先生名字命名的大樓,位在力行校區台灣第一座零碳建築「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此大樓由成大與台達電子共同打造而成。


點閱2598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