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大槺榔老屋創三百紀錄 傳承神明的音樂

報導記者
記者 賴君欣 / 嘉義縣報導   2020-12-08 19:58
點閱2008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嘉義縣107年獲文化部補助「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有四棟老屋位於朴子,其中的「大槺榔老屋」即位於「大槺榔」村莊的中心,申請人是織田鋪子的東家涂澤林和舖掌櫃李宜蓉,屋主夫婦細述村莊的地方特色,號稱這裡有「三百紀錄」。
第一個一百是因為這個村莊像迷宮,加上老屋在迷宮中心點,百人進來即在此「旋玲瓏」摸攏無路;第二個一百,此處曾有個古地名「竹仔腳」,意即長滿竹子,而發展出竹簾產業,此產業曾經是上百戶家庭的生計來源;第三個一百更為特別,大槺榔濃厚的宗教信仰,進而發展出鼓吹、陣頭及擁有獲神明嚴謹的認證儀式所產生上百位的乩童跟桌頭,李宜蓉戲稱這裏是「最接近天庭的村莊」。
 
大槺榔位於朴子市東南方約1公里處,康熙二十年間,涂姓祖先等六房十八員定居開墾,當時「槺榔」遍野,故將此地命名「槺榔」,現在的大葛里及大鄉里稱為「大槺榔」。
 
近幾年李宜蓉重新招集村庄內的耆老成立「神耆樂坊」,「神」是「神明」,「耆」是「耆老」;樂坊的音樂主要發展神明的音樂,李宜蓉回憶,村莊裡的青年人口多外流到大都市謀求發展,剩下大部分為長輩跟小孩,長輩多數還保有鼓吹八音的技藝傳統文化,且每個老人家當學徒時,因為不識字,把每一首曲目樂譜硬生生記在腦海中,所以「神耆樂坊」的可愛長輩們擁有「頭殼譜」特殊技能,讓李宜蓉尊稱他們為「天團」。
 
今年透過「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使大槺榔老屋整修完成,可以繼續在這古樸的環境中,讓社區長輩在這裡活動、共餐,長輩們也可以繼續傳承「神明的音樂」給後代,進而實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社會理想。
 
文觀局長許有仁表示,嘉義縣執行「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三年來,除了文化經營類補助租金3案,輔導13棟老屋進行「傳統工法、修舊如舊」的建物修繕,進而讓傳統建築技術包括木構造、磚造、編竹夾泥牆、石灰壁等,傳統材料的使用例如仰合瓦作屋頂的薄仔瓦、水泥瓦等,更甚者,許多傳統民居裡的石灰壁畫修復與保存,這些修繕過程所乘載的不只是傳統技藝,更重要的是傳承。
 
嘉義縣還有很多具有文化價值的老建築亟待被發掘,藉由讓老屋新生、地方創生、文化再生,為了讓民眾更了解本計畫,將於12月11日早上10點30分舉行嘉義縣「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保存成果發表會,地點也特別選定於朴子大槺榔「織田鋪子」老屋;當天將由縣長翁章梁親自蒞臨主持,並與在地鄉親一同在農村三合院老屋體驗竹編工藝手作與在地農村美食;歡迎有意申請或了解本計畫的民眾來電洽詢,文化觀光局李小姐05-3628123 轉分機351;補助要點相關規定及申請表件,可至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網站:行政首頁>公告事項下載 : https://www.tbocc.gov.tw/ModuleMsg/News_View.aspx?lang=tw&NewsClassID=79&NewsMaster=A
點閱2008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