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尋找台灣根 參訪鍾理和紀念館 傳承文化凝聚團結力

報導記者
秒捷新聞記者/賴子瑄/林冠勳 / 攝影/採訪報導   2019-04-06 16:08
點閱6556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今(6)日參訪「台灣現代文學之父」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賴清德表示,文化是民族的根、國家的靈魂,未來他若有機會帶領台灣,將會好好發揚台灣文化,讓每個台灣人都能了解台灣歷史,從而對台灣產生認同感,讓台灣更加團結。
 
賴清德至美濃的鍾理和文學紀念館參訪,除了館長、鍾理和三子鍾鐵鈞以及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炯明熱忱接待外,也有不少民眾來到紀念館想一睹賴前院長的風采。賴清德在鍾鐵鈞陪同解說下,慢慢仔細地參觀著館裡展示有關鍾理和、鍾台妹賢伉儷的文物以及寫作文稿,並在剛完成的鍾理和塑像前歡喜合照。

媒體聯訪時,賴清德娓娓細說著,他從大學時代即閱讀鍾理和的著作或相關報導,對鍾理和相當欽佩,每次看到相關報導,心中都浮現「真愛」兩個字。


第一個「真愛」,鍾理和是富家大少爺,為了他的真愛、太太鍾台妹女士,可以忘了一切,拋棄所有的一切,真愛力量甚至可以突破傳統,不顧父親反對,也可以遠離他鄉,就為了跟他心愛的台妹在一起,相信每一個人看到這段,內心一定都非常的感動。

第二個「真愛」,鍾理和是文學界「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對於文學展現的真愛,不管心情快樂或困頓、難過,都沒有放棄對文學的堅持。

第三個「真愛」,是對土地真愛,鍾理和原來是認同客家原鄉廣東,但歷經千辛萬苦到中國大陸後,發現原鄉其實是在他生長的高雄美濃笠山,賴清德說,鍾理和所有的一切堪稱是文學的典範,可以成為年輕人學習的目標,不止是在文學界上。


賴清德強調:文化是生活經驗的累積,也是歷史的軌跡,除了可協助認同國家,在推動經濟發展時也是必備的元素,世界各國的商品都會將國家文化元素融合在裡面,這就是所謂的「愈在地、愈國際」,他認為,當台灣的科技行銷全世界,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時,如果缺少文化,將無法代表台灣的特性,這在競爭力將減少一些元素,未來他如果有機會帶領台灣,將會好好發揚台灣文化,讓每個台灣人都能了解台灣的歷史,從而對台灣產生認同感,這也是讓台灣團結很重要的方式。



今日參訪紀念館的意義,賴清德表示,鍾理和先生給他的啟發是,就算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原鄉,但是,台灣就是我們共同的家,是每一個世代最真愛的「原鄉」。

點閱6556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