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嬰幼兒早期發現膀胱輸尿管迴流可避免腎病變

報導記者
秒捷記者 / 陳祺昌採訪報導   2019-04-09 15:00
點閱2387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泌尿道感染在嬰幼兒是最常見的細菌性感染,在2個月至2歲寶寶其發生率約5%;由於此年齡感染的症狀並不明顯且非特異性,常常只能以發燒來表現,以致被忽略而延誤就醫,如果加上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例如膀胱輸尿管迴流(Vesicoureteral reflux ,VUR)更容易侵犯到腎臟而引起結痂、纖維化及萎縮,進而導致高血壓影響腎功能,將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泌尿道感染是指從尿道口、輸尿管、腎盂到腎臟之間,任何一部份的細菌感染,在臨床上嬰幼兒很難區分感染的部位,因此統稱泌尿道感染。臨床症狀會隨年齡而有所不同,新生兒常以黃疸、發燒、生長遲緩、嘔吐、拉肚子、敗血症來表現,而嬰幼兒以發燒、嘔吐、尿味異常、頻尿、尿失禁、腹痛、生長遲緩來表現。
 
泌尿道感染致病菌90%是單一菌種,其中85%以存在於大腸內的大腸桿菌為主。在單純性泌尿道感染中,大多經由會陰上行感染尿道而造成,新生兒還有可能經由血液循環方式感染;所以常常有敗血症且合併先天性泌尿系統結構異常及阻塞。一歲以內寶寶,男寶寶比女寶寶多,由其是有包莖者,其發生率為已割包皮者的10倍;一歲至青春期,女孩比男孩多,因女生的尿道短,腸內細菌比容易經會陰部侵入而導致發炎;另外憋尿、便秘、衛生習慣不良、便後清潔方式不當,容易將細菌帶進尿道,都可能增加感染機會
 
郭綜合醫院兒科部部長林愛惜醫師表示,如何診斷泌尿道感染?尿液細菌培養是診斷的必要黃金準則,所以剛開始用,最準確的方法收集尿液是很重要的,且還沒有使用抗生素之前先收集尿液,因抗生素的使用會影響尿液培養的結果,有三種收集尿液方式:恥骨上緣膀胱穿刺、經尿道導尿、自解中段尿液,若無法自解的嬰幼兒,應用前二項方法收集尿液才不會汙染,以致影響誤判結果。
 
尿液常規可檢查是否有膿尿、細菌、亞硝酸鹽及白血球酯酶來評估,可初步評估感染的可能性。其他的檢查如腎臟膀胱超音波、膀胱輸尿管迴流攝影(VCUG)、核子醫學腎臟掃描,各有其功能及時機性。林醫師呼籲,早期發現膀胱輸尿管迴流,並給予積極治療和定期追蹤,可避免產生迴流性腎病變。
 

點閱2387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