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今(30)日出席「韌性台灣-全國治水會議」時表示,治水為重要政策,政府近幾年編列近千億元治水與防洪預算,其中包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的273億元,用以改善水安全;而治水要有新觀念,過去只有防堵及排水,現在則要用「韌性城市」的概念,思考如何吸收、分擔與快速復原等。
蘇院長指出,過去防洪治水預測的洪水頻率已難以適用,如日本雖有嚴謹先進的治水工法,去年水災也造成多人死傷,可見極端氣候並非一地一國之事,而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
蘇院長提及過去擔任屏東縣長,曾目睹荖濃溪堤防崩落;擔任台北縣長時,基隆河的淹水,民眾怨聲載道,不只地方,全國同樣災損嚴重,因此上一次民進黨執政時,拿出治水決心,編列預算400多億元,打通員山子分洪、治理基隆河,讓汐止不再淹水。
蘇院長表示,政府機關應有效登記管理全國的抽水機與機具,當一處發生急降雨或水災,例如:去(107)年8月23日南部地區下大雨,可以迅速調集北部機具、人力一起投入減災與救災工作。另一方面,「救災視同作戰」,有效訓練國軍、運用機具,讓國軍弟兄成為最能調動投入地方救災工作的人力,如何減輕國軍如服裝等負擔,還請相關部會共同來研議。
經濟部表示,氣候變遷已成全球常態,極端降雨事件頻傳,顯示防洪治水為當前應積極面對的重要工作,行政院因此在107年8月30日第3615次院會決定,並於同年9月25日立法院治水專案報告中指示經濟部規劃籌辦全國治水會議。
經濟部指出,在辦理6場次全國治水分區座談會與今(108)年3月29日的預備會議之後,將各界建言綜整為「國土計畫梳理水土空間秩序」、「綜效治理在地行動」、「承洪韌性共建典範轉移」及「面對氣候變遷需要有高度整合有效的機制」等四大論點,作為今天「韌性臺灣-全國治水會議」大會討論的議題,更廣邀關心台灣水環境的民眾與各界先進,報名人數共計840人,其中學研單位、民間團體與企業計有311人,為歷來治水會議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期能透過此次會議,打造韌性、耐災、宜居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