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國家的政府不應該、也不可能是萬能的。政府所該扮演的角色是企業和民間社團的伙伴。因為只有建立政府、企業以及民間組織三方對等的夥伴關係,才能夠使政府、市場和公民社會三者都得到良好的發展空間,才可能營造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公平正義、互助合作的永續發展國家。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如何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建設一個新的「人文臺灣」,讓臺灣成為一個全民追尋的「新桃花源」,並以此作為臺灣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根基,相信是政府與民間都需要繼續共同努力的目標。
副總統提到,過去20多年來,臺灣有千百個社區、社團,透過社區營造成就了居民共同的生命故事;也藉由這些實踐,詮釋了臺灣社會力量的多元演變。
副總統說,透過社區營造,大家不僅開展了自己的潛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增進彼此間的和諧,更靈活地運用了在地的資源,開創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文化、觀光、休閒產業。他相信,經由大家彼此合作、相互扶持所凝聚出來的社區意識,必然是臺灣邁向理想公民社會的關鍵力量、偉大力量;而這股自發性求新、求知、求發展的豐沛力量,也一定可以帶動臺灣的競爭力,讓臺灣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
副總統認為,雖然當前的臺灣面臨了比過去更嚴峻的挑戰,但在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全臺灣由南到北,從城市到鄉下有許多年輕人,願意用他們的才華、專業,以新創意努力深耕地方,許多農村、舊城鎮因為這些年輕人的投入得到新力量,許多高齡者因為這些年輕人找到生命的新價值、新意義。這種創新價值的生活模式,不但照顧了基本生活所需,也豐沛了彼此的生命。
副總統也說,我們如何勇敢放棄過去的框架,用新視野重新建構新思維,讓這些植根在地、溫暖人心的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到,讓社區營造的實踐得到更多主流企業和人民的關注,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民間團體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副總統感謝來自全國各地專心致力於社區營造工作的推動伙伴們,「因為有你們長時間在默默耕耘,臺灣人民新故鄉的夢想才能一步一腳印地實現」。
最後,副總統說,今天的大會是一個好的起點,讓我們重拾過往在社區中的共同記憶與經驗,勇敢提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與主張,改變政府的決策模式,讓臺灣可以有共好的開始。
包括文化部長鄭麗君、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