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很多患者會使用副作用較低的標靶治療,
但當接受標靶治療或化療時,會使神經末端的(Substance-P)物質P產生增加,抑制皮膚代謝,導致出現皮膚乾燥、皮膚紅疹、甲溝炎,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50歲的王小姐是一位大腸癌患者,經過手術跟化療後,5年後癌症又復發,因而開始服用標靶藥物,2個月後,手腳指甲周圍出現紅腫疼痛、化膿、指甲斷裂的情形,斷裂處還長出紅色的肉芽組織,焦慮的王小姐後來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使用消炎藥和抗生素,肉芽組織還採取電燒的方式,經過2個月治療,王小姐的甲溝炎還是很嚴重,後來配合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的治療方案,1週後指甲紅腫減輕,化膿反應改善,疼痛感降低了,患者不再焦慮。
郭祐睿醫師提到,標靶藥物引起的痤瘡、皮膚乾燥、皮膚癢、甲溝炎等副作用,皮膚科醫師會採含鋰元素的乳液跟噴劑等外用藥,因為鋰可以抑制癌症治療時產生的物質P,降低發炎反應,若能搭配具有清熱解毒功用的中藥,例如:大青葉、金銀花、馬齒莧,也能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物質P。中醫也會加上具有活血行血的丹參、川七、桃仁,使得局部循環加快、降低過敏反應,另外還要加入具有殺菌排膿功能的牛蒡子跟天花粉,郭醫師提醒,甲溝炎的患者平常要注意避免手足摩擦,在標靶治療前,要先用護手霜保護指甲跟皮膚,治療後要避免浸泡熱水、避免高溫、減少食用燥熱的食品,最好平時能戴上棉質的手套跟襪子,就能減少甲溝炎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