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精神障礙者遇見故宮文物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由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康復之友協會成立的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今年首度嘗試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找來當代藝術家進行共融創作,透過歷史文物跟精神障礙康復者的生命共鳴,從7月4日起至8月2日止,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展出「#有精神—失序人生試驗場」,期待用藝術開啟跨界多元對話,歡迎民眾前往體驗。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在開展記者會表示,民眾對於故宮文物有刻板印象,認為這些歷史藝術文物有點高不可攀,就像社會對於精神障礙者也有刻板印象,認為不易與人接觸互動,因此為推動博物館平權、多元與共融,主動攜手當代藝術家涂維政、呂易倫、張紋瑄、張惠笙及王永安,並邀請慈芳關懷中心精神康復者進行跨域對話,交換彼此生命故事,展開共同創作。
其中油畫家呂易倫為與強叔合作,進入強叔的住家,捕捉強叔映在冰箱上的影子,然後由強叔自己拿起彩筆彩繪。呂易倫表示,強叔平時一人孤獨的面對家中景物,直至有藝術家介入,讓他重新省視自己在家中與物件的從屬關係,以質樸的線條和色彩,刷出自己的生命風景,而後他們又共同創作幾幅油畫,對他也是全新的體驗。
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主任謝佳蓉表示,透過這次共融創作,讓慈芳會員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到跟歷史文物的連結,像龍泉認識乾隆不甘寂寞也像自己;岳曾看到黑白山水又像個羅漢僧人,想到不要孤單一輩子;蘭美看到明代徐渭作品和故事,想到自己窮困一輩子努力要翻身。
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和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林昭文等人參加開展活動,兩人表示,這次社福界和藝術界首度跨域合作,讓博物館平權和精障康復者都能被社會看見,尤其由精障康復者擔任歷史文物導覽解說,有不同的解讀角度,而故宮從明代藝術家徐渭的文物作品中,找到有被稱為「東方梵谷」的徐渭也有過幻覺、自殘等行為,重新鋪陳詮釋,透過今與昔的情感連結和對比,希望讓社會更加認識精障者。
展覽有6大展區,包含事故˙故事、心之所在、記印精神、生命共創、寫意人生和對話流動,期間7月25日有場「有精神市集-博物館×公益×文創」,由奪得2018年金音獎最佳樂團獎的「無妄合作社」帶來不插電音樂演出,相關活動訊息,歡迎上「#有精神—失序人生試驗場」藝術共融特展臉書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