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農耕隊回顧特展暨新書發表

報導記者
秒捷記者 / 賴子瑄採訪報導   2019-10-31 16:07
點閱1488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創立於1919年的嘉義大學,並於今(2019)年邁入100週年,為慶祝百年校慶,今(31)日校方在蘭潭校區圖書館舉行「農耕隊回顧特展-農耕隊傳奇再現暨新書發表會」,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副市長陳淑慧特別出席;嘉大校長艾群致贈專書給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處長傅政綱;今日會中正式發表「嘉大口述歷史—嘉農人的飄洋過海」(國立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專書,共訪談22位前輩,其中最年長,高齡88歲的蔡翼飛爺爺更分享他派駐非洲加彭共和國的農耕歲月,讓大家跟隨校友的回憶一同見證台灣農業技術援外的外交傳奇。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農農耕隊與嘉農KANO棒球隊是嘉大的歷史文化與精神二大支柱。嘉義農耕隊有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這些老學長從年輕時在嘉農學校學到農業技術,青、壯年遠赴海外打拼奮鬥,當時是台灣最艱苦的時代,政府培育人才到在世界各地,用最務實的協助,創造「共好」的具體行動,做好國民外交工作。並表示,她先訂購200本專書送給嘉義市的學校,要讓學生們知道農耕隊的故事。而市府也將持續與嘉大保持策略聯盟的夥伴關係。

 

嘉大校長艾群指出,台灣在1959年(民國48年)首次派農業技術團到越南進行技術合作,次年的「先鋒計畫」更開啟台灣農業技術援外的黃金期,並以中南美洲與非洲為重點援助區。為了百年校慶,去年開始委託學校人文藝術學院前院長李明仁教授,以「口述歷史,讓別人來說故事」的方式,進行嘉大校友農耕隊歷史口述資料搜集,訪談的22位中,有20位都曾服務於農耕隊、農技團或技術團,這些校友當初離鄉背井到國外,早期派駐的地方橫跨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辛酸史透過這本專書呈現出來,他們幫助那些國家農業起步,糧食無缺。

 

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傅政綱處長談到,口述歷史編書紀錄農耕隊腳踏實地走過艱苦歲月。「先鋒計畫」能推動成功,背後的堅實力量是各位農耕隊校友前輩的努力。此次很榮幸能與嘉大合辦農耕隊回顧特展,見證他們在我國外交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曾派駐加彭共和國與哥斯大黎加等地的蔡翼飛爺爺(出生雲林)回憶,在1963年(民國52年)到加彭,剛開始約有20多位當地農民跟他們學習,法國顧問剛開始認為農耕隊只有12個人,很不以為然,但後來看到農耕隊在短時間內開墾半公頃的水田,並辛苦播種,看了很感動,表示第一次看到當地黑人如此認真工作。而當時12位農耕隊隊員中,有6位獲得加彭總統授予的騎士勳章榮耀。蔡爺爺說,「千萬不要小看自己,雖語言不太能溝通,卻能讓法國顧問感動,所以要永遠自覺有自信。」而且農耕隊待遇比一般薪水高,高達 200元美金,相當於當時的8,500元臺幣,所以決定參加聯合國農耕隊計畫,賺錢養活家人。子孫們也向蔡爺爺學習,都有很好的發展。


蔡翼飛爺爺的二兒子蔡世中哽咽地說,這是很大的抉擇,小時候住在嘉義,家中很窮,他都穿著破舊的木屐到處跑。蔡翼飛與妻子買了木屐,當時他遠在異鄉,晚上都抱著木屐,以思念家人,為家人奮鬥賺錢的心情入睡。

 

嘉大校方表示,自1960年代開始,許多校友曾遠赴中南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各國進行農業技術援助,即「農耕隊」。隨著援助項目與任務的改變,「農耕隊」的名稱也更名為「農技團」,到今日的「技術團」。在這三個時期,嘉義大學校友的足跡遍佈世界,展現農業技術與專業知識。

 

今日還有嘉大榮譽理事蔡武璋、建設處長陳光興、眾多農耕隊校友、貴賓齊聚,並舉行校友座談。此次活動特展自10月31日展覽到11月15日,展覽地點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圖書館一樓,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現場參觀。

點閱1488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