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推「藝術治療」 奇美醫院攜手奇美博物館 幫助思覺失調病友

報導記者
記者 賴子瑄 / 台南市報導   2020-11-17 15:13
點閱1926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曾說,醫院與博物館是奇美留給台灣社會永續存在的禮物,因為擁有強健身體與美好心靈才是幸福人生。奇美醫學中心與奇美博物館為落實許創辦人追求身心健康的目標,今年首度攜手合作,結合彼此專業資源,共推「藝術治療」計畫,以一系列藝術課程提供思覺失調症的病友,練習情感表達、活化記憶與覺察自我。不少病友上完課笑容變多,紛紛表示原來自己也可以創作藝術,「讓我的心情進步了。」
藝術在創造與分享的同時,不僅傳達美感,也使個人思考與情緒得以沉澱,其獨特性被用以發展成近代的藝術治療。藝術治療提供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安全不具威脅性的表達空間,協助個案表達自我、內在溝通和自我成長的機會,成為「身、心、靈」全人醫療最佳的整合觸媒之一。「藝術治療」近年來被廣泛運用在各種疾病的治療上,其中以精神疾病最為常見,此次醫院與博物館的合作計畫,即以備受關注的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病友為對象。
該合作計畫緣起於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的提議,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某次看見奇美博物館設計的國小藝術修復課程,便主動接洽館方,討論能否合作推出藝術治療課程,提供思覺失調症病友學習的機會,雙方一拍即合。從去(108)年9月開始發想、討論,並承蒙奇美醫學中心院內全人照護計劃的支持,中途受疫情影響,直至今(109)年7月真正落實。此次課程共有「藝術修復、摺紙創作、繪畫」三大主題,從7月起至12月為期半年、共17堂課。負責課程安排的奇美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員林雅琦表示,為了增強病友信心、減少挫折感,課程設計上皆為病友做了特殊調整,例如簡化操作步驟、拉長練習時間等,讓病友可以一步步在藝術創作中得到療癒。同時,透過奇美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的引導,讓病友學習情感表達、活化記憶與覺察自我。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表示,近年來社會重大案件的報導,常讓思覺失調症病人與其家屬承受污名的影響。多數民眾對此病甚至存在極大偏見。其實,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可治療的大腦疾病,除了精神症狀如幻覺、妄想的干擾外,對病人影響更深遠的是疾病所致的認知功能損傷,負性症狀如動機減弱、情緒表達困難、社交與興趣下降等,成為回歸工作與就學的主要障礙。藝術治療恰好是個合適的方式,透過非口語的互動,探索自我、增進表達,在治療過程中,慢慢提升病人自尊,重拾回到社會的自信。
藝術治療課程進行至今,已得到許多病友的回饋。奇美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員林雅琦指出,一開始學員表情比較漠然,但上了幾堂課後便能開懷大笑,甚至出現期待上課的情緒;有些表現好的學員更會指導他人,彼此之間產生更多交流的機會;此外,不只一位病友對於「原來我也可以創作藝術」感到欣喜。今天奇美醫院與奇美博物館特別舉辦了一場成果發表會,現場將病友的作品透過展覽方式呈現,學員們用心而細膩的創作令人動容;發表會同時也進行一堂繪畫課,每位學員認真作畫,看起來十分投入。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曾說:「一百年後,希望留給台灣永續存在的,一是奇美醫院,一是奇美博物館。畢竟,人要過得幸福,追求幸福人生,最終還是要回到健康的心靈和強健的身體。這可說是我一生的志業。」此次醫院與博物館的合作,完全體現了許創辦人的精神。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強調,此計畫只是一個開端,期盼未來可以持續整合資源,提供民眾更多服務。
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表示,感謝奇美醫院給予博物館服務病友的機會,藝術本是療癒社會的良方,博物館除了提供藝術教育資源,也努力讓藝術融入民眾生活,希望透過藝術陪伴能夠滋養民眾心靈、幫助精神平穩,為家庭及個人帶來幸福力量。
目前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提供日間留院復健治療,有興趣者可電洽奇美醫學中心日間病房諮詢電話:(06)2228116分機58501。
點閱1926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