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鄉鄒族部落茶山村因地緣關係,是唯一由鄒族、布農族(高雄那瑪夏)和漢人三族組成的原鄉。茶山「天神取火」的古老傳說由來已久,搭配4-5月螢火蟲大發期,吸引許多遊客上山體驗原民風情,遊客手持火把以探險的心情在距離部落1公里遠的取火台拜天敬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綠色隧道一路挺進,既刺激,又好玩。
位於阿里山鄉最南端的茶山村,平均海拔450-1200公尺,被群山包圍的部落位在一處平台上,三條聯外道路分別通往阿里山鄉、台3線和高雄市三民區,村內融合著鄒族、布農族和漢人,世代相處融洽。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原民是達古布亞努族(鄒族的姓氏),茶山原名「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是鄒族「山腰上的平原」之意,日治時期日人把這裡當牧場,飼養牛隻和戰馬,也改名「珈雅瑪」。
茶山本來計畫興建一座展演場地,場址卻發現疑似達古布亞努族遺址,建設案因遺址文物鑑定中而暫停。
茶山還有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天神取火」傳說,這項儀式源自鄒族神話故事,相傳大洪水導致所有火源滅絕,大地頓時陷入黑暗,沒有火,就無法生活,無法生存,所有動物召集在一起商議後,決定向天神取火。
自告奮勇、全身豔麗的紅嘴黑鵯一馬當先,不幸功敗垂成,還燒到全身僅剩下兩種顏色,最後是麻雀驚險完成取火源任務。
茶山人感謝麻雀對族人的犧牲與貢獻,對麻雀十分禮遇,小米是茶山主要雜糧作物之一,也是麻雀最喜歡的食物,族人只會以竹製和銅罐製成的趕鳥器驅趕,不會趕盡殺絕,每天清晨天剛亮,就會看到農婦在田間拉動佈滿農田、綁著銅鐵罐的繩子,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趕鳥,形成一幅特殊、又帶有神秘傳說氛圍的畫面。
目前正是螢火蟲發生期,不少遊客遠道而來,在前村長李玉燕精彩的解說導覽下,沿著步道上到終年不絕的水火同源場地取火點燃竹製火把,簡單的感恩儀式後,大家人手一支火把,沿著山間小徑把珍貴的火源帶回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