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人數創三年新高

報導記者
記者陳祺昌 / 台南市報導   2022-04-28 11:00
點閱1905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少子化已成為現況人口趨勢,然兒少受虐數據持續盤旋高峰,孩子是否被好好照顧、能健康成長,需要各界持續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人數在近三年不斷攀升,暴力所致傷痕雖看不見,而疼痛卻不亞於身體不當對待,要復原正軌更是長路漫漫。
 
小瑜媽媽因感情因素,獨自帶著女兒離家,生活變動也影響親子關係,母女間互動越來越疏離。「現在這樣,都是你害的」、「早知道就不要生下你」,媽媽在管教中用斥喝、污辱、威脅等負面話語,影響小瑜的情緒與行為。精神不當對待包括兒少被過度期待、嫌棄、威脅、孤立、侮辱、取笑、隔離、拒絕情感回應,或限制生理需求滿足等。小瑜的媽媽在教養上慣於使用不適當言詞或暴力語句,對小瑜帶來莫大的影響,認為爸媽感情不好是因為她,自責讓媽媽難過不順利,表情無神沒了笑容,行為退縮、態度消極,學習落後…。根據衛福部統計,兒少遭精神不當對待人數在近三年內已激增124.4%,然實況上無外顯傷勢、難被立即發現或舉證,或以為說者無心、管教使然,容易被合理化或忽略了兒少正潛在危險,包裹著令人擔憂的暴力黑數!
 
家扶自2013年起推動428兒保日至今已第10年,我們行動呼籲【4】適時關懷兒童、【2】重視兒童保護、【8】給予孩子愛的抱抱。不適當的言語就是一種暴力,我們可以預防並制止它繼續發生,身為父母更要學習好好跟孩子說愛。「大聲說愛,不要傷害」南台南家扶主任李保良表示:「無論是遭身體不當對待而留下創傷印記,或是精神不當對待導致發生不可逆的心理傷害,兒少受虐的議題都不能被忽略。生活中常聽到『你再哭!我叫警察來抓走』或是『書讀到哪裡去,真沒路用!』原本因為在乎而管教子女的心意,卻誤用了話術或只表達了情緒,錯誤傳達的愛,成為孩子心中永遠的痛楚,甚至鑄成遺憾。428兒保日全台家扶總動員,邀請民眾認識言語暴力的隱形傷痕,學習如何揮別並勇敢喊話,讓暴力不再!」


點閱1905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